若春和景明:
25|chapter 25
(1/2)
作者:玖月晞
推荐等级:2
人气:4679
点赞:846
爱文小说若春和景明
chapter 25
除夕一过, 杜若就返校了。 去景家吃团圆饭已经足够, 她没那个脸皮跟着人家走亲戚串门。 她窝在实验室里看论文做实验,头两天一晃就过去了。大年初三,夏楠约她出去玩了一天,吃零食看电影轧马路。 初三后,寒假补习班开课, 她又开始工作了。 离假期结束还有一段时间, 校园里依旧没什么人, 但她已经习惯。 况且节庆气氛已过,不似节前那样叫人思乡心切。趁机再享受几天那份独占校园的安静自在, 也挺好的。 几天后, 她在实验楼意外碰见黎清和,才知他提前返校了。 他是Orbit研究团队的一员, 和易坤等研究生院的师兄们在学校里做项目, 研究自动制动系统。 Orbit的大名,杜若早有耳闻。 作为全国最好的理工科大学, 他们学校自然有着最顶尖的人才库。对那些优秀的学生而言,大学生活几乎在书本之外。每个院系也都鼓励这些学生们自发组织团队, 搞研究,拿奖项, 创业挣钱。 而Orbit可以说是他们院最厉害的团队之一。 杜若被激起好奇心, 去年去参观景明实验室的景象还历历在目,只可惜后来…… 所以当黎清和问她愿不愿意去打下手帮忙时,她立刻就同意了。 这么好的学习机会, 像是天上掉馅饼。 她高高兴兴地去了。 只是,她在这头认真参观时,另一头,Orbit的副队长邬正博拒绝了黎清和:“她一个普普通通的大一学生加入我们?你闹着玩儿的吧?” “不是加入,就是打打下手,当个助理什么的。她挺好学的,可以给她个机会。”黎清和说。 “我们这儿不是教室,谁都能过来学一课。”邬正博说,转头看队长易坤,“是吧?” 易坤却看着杜若的方向,微微皱了眉:“她在干什么?” 不远处,杜若站在实验室的废物弃用台旁,手里拿着工具,正低头修着一个坏了的转角传感器。 三人面面相觑。 过一会儿了,她把东西修好了,放在上一层的台子上。 易坤走过去,把那传感器拿下来看一眼,又看看她,问:“怎么弄的?” 杜若并没觉得这是什么难事,愣道:“我就调整了下线路……” 易坤没再多说,转身时留了句:“她可以留下来。” 杜若于是变身实验室小助理,虽然没法接触太过核心的项目,但一些基础的小项目是可以给他们打下手的。 也就是在实验室帮忙的期间,她再次感受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。 只不过这一次,并不局限于专业能力。 说实话,她早从上学期开始就自学课本外的专业知识。国外核心期刊的论文,大学资料,她全搜来研究。专业能力已是突飞猛进。 但这次,叫她深思却是某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。 学校里有像她一样安于小进步的人,也有像师兄像景明李维万子昂那样着眼大目标的人。 有很多。 她也苦恼了几天。 她不曾有崇高理想,不曾有远大抱负,也不曾立志留名青史。 但她很快又想明白,先做颗小螺丝钉。如果做科研,就专心做科研;要是去公司,就好好做技术。 这并非低人一等,而是顺其自然。 人的眼界往往与能力挂钩。 如若一天她真有了实力能干一番大事业,她也势必去闯。 如若一天她真有能力革新技术为社会国家做贡献,她也当仁不让。 以后的路还远,顺水流长,先把自己的船打好,目的地会渐渐明晰。 如此这般,便想通了。 那时的她倒没意识到,人就是在这样一个一个苦恼,纠结,反思,疏通的过程中,迅速成长的。 …… 补习班的教学课程结束时,寒假也结束了。 杜若拿到了一笔丰厚的薪水,当天就把一半的钱打到了妈妈卡上,另一半留给自己。 苦了一个寒假,结果却很甜。 她不必再动用景家那张卡里的钱了。现在跟叔叔阿姨提出,想必他们不会答应。她便把那张卡收起来,以后找到合适的机会再归还。 开学后,校园顿时恢复了往日的热闹,连拂过树梢的风都开始褪去冷意。 三个舍友回来,都胖了一小圈。 倒是杜若,过一个寒假,变瘦了,脸上的婴儿肥也褪去。 那天何欢欢洗完澡,对着镜子掐自己肚皮上的肥肉,正唉声叹气时,杜若散着湿发,拎着水桶走进来。 何欢欢盯着她看了一会儿,嚷嚷:“一个寒假不见,小草又变美了。你们看她的脸。以前圆鼓鼓,黑黢黢的。现在又白又小。她又背着我们变美啦!” 杜若歪头凑到镜子边瞅啊瞅,看不出自己有什么变化:“你刚洗完澡脑子进水了吧。” 邱雨辰盖章:“确实变美了。倒是我,跑去普吉岛一趟,晒黑了。” 杜若并没察觉自己有什么不同,转眼就抛去了脑后。 开学后的生活依旧忙碌。教室,实验室,图书馆,家教,辩论社,户外运动。一样也不落。 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单也出来了,杜若全部学科90以... 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chapter 25
除夕一过, 杜若就返校了。 去景家吃团圆饭已经足够, 她没那个脸皮跟着人家走亲戚串门。 她窝在实验室里看论文做实验,头两天一晃就过去了。大年初三,夏楠约她出去玩了一天,吃零食看电影轧马路。 初三后,寒假补习班开课, 她又开始工作了。 离假期结束还有一段时间, 校园里依旧没什么人, 但她已经习惯。 况且节庆气氛已过,不似节前那样叫人思乡心切。趁机再享受几天那份独占校园的安静自在, 也挺好的。 几天后, 她在实验楼意外碰见黎清和,才知他提前返校了。 他是Orbit研究团队的一员, 和易坤等研究生院的师兄们在学校里做项目, 研究自动制动系统。 Orbit的大名,杜若早有耳闻。 作为全国最好的理工科大学, 他们学校自然有着最顶尖的人才库。对那些优秀的学生而言,大学生活几乎在书本之外。每个院系也都鼓励这些学生们自发组织团队, 搞研究,拿奖项, 创业挣钱。 而Orbit可以说是他们院最厉害的团队之一。 杜若被激起好奇心, 去年去参观景明实验室的景象还历历在目,只可惜后来…… 所以当黎清和问她愿不愿意去打下手帮忙时,她立刻就同意了。 这么好的学习机会, 像是天上掉馅饼。 她高高兴兴地去了。 只是,她在这头认真参观时,另一头,Orbit的副队长邬正博拒绝了黎清和:“她一个普普通通的大一学生加入我们?你闹着玩儿的吧?” “不是加入,就是打打下手,当个助理什么的。她挺好学的,可以给她个机会。”黎清和说。 “我们这儿不是教室,谁都能过来学一课。”邬正博说,转头看队长易坤,“是吧?” 易坤却看着杜若的方向,微微皱了眉:“她在干什么?” 不远处,杜若站在实验室的废物弃用台旁,手里拿着工具,正低头修着一个坏了的转角传感器。 三人面面相觑。 过一会儿了,她把东西修好了,放在上一层的台子上。 易坤走过去,把那传感器拿下来看一眼,又看看她,问:“怎么弄的?” 杜若并没觉得这是什么难事,愣道:“我就调整了下线路……” 易坤没再多说,转身时留了句:“她可以留下来。” 杜若于是变身实验室小助理,虽然没法接触太过核心的项目,但一些基础的小项目是可以给他们打下手的。 也就是在实验室帮忙的期间,她再次感受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。 只不过这一次,并不局限于专业能力。 说实话,她早从上学期开始就自学课本外的专业知识。国外核心期刊的论文,大学资料,她全搜来研究。专业能力已是突飞猛进。 但这次,叫她深思却是某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。 学校里有像她一样安于小进步的人,也有像师兄像景明李维万子昂那样着眼大目标的人。 有很多。 她也苦恼了几天。 她不曾有崇高理想,不曾有远大抱负,也不曾立志留名青史。 但她很快又想明白,先做颗小螺丝钉。如果做科研,就专心做科研;要是去公司,就好好做技术。 这并非低人一等,而是顺其自然。 人的眼界往往与能力挂钩。 如若一天她真有了实力能干一番大事业,她也势必去闯。 如若一天她真有能力革新技术为社会国家做贡献,她也当仁不让。 以后的路还远,顺水流长,先把自己的船打好,目的地会渐渐明晰。 如此这般,便想通了。 那时的她倒没意识到,人就是在这样一个一个苦恼,纠结,反思,疏通的过程中,迅速成长的。 …… 补习班的教学课程结束时,寒假也结束了。 杜若拿到了一笔丰厚的薪水,当天就把一半的钱打到了妈妈卡上,另一半留给自己。 苦了一个寒假,结果却很甜。 她不必再动用景家那张卡里的钱了。现在跟叔叔阿姨提出,想必他们不会答应。她便把那张卡收起来,以后找到合适的机会再归还。 开学后,校园顿时恢复了往日的热闹,连拂过树梢的风都开始褪去冷意。 三个舍友回来,都胖了一小圈。 倒是杜若,过一个寒假,变瘦了,脸上的婴儿肥也褪去。 那天何欢欢洗完澡,对着镜子掐自己肚皮上的肥肉,正唉声叹气时,杜若散着湿发,拎着水桶走进来。 何欢欢盯着她看了一会儿,嚷嚷:“一个寒假不见,小草又变美了。你们看她的脸。以前圆鼓鼓,黑黢黢的。现在又白又小。她又背着我们变美啦!” 杜若歪头凑到镜子边瞅啊瞅,看不出自己有什么变化:“你刚洗完澡脑子进水了吧。” 邱雨辰盖章:“确实变美了。倒是我,跑去普吉岛一趟,晒黑了。” 杜若并没察觉自己有什么不同,转眼就抛去了脑后。 开学后的生活依旧忙碌。教室,实验室,图书馆,家教,辩论社,户外运动。一样也不落。 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单也出来了,杜若全部学科90以... 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