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田喜事:腹黑夫君美如花:
第741章 母子情
(2/2)
作者:千苒君笑
推荐等级:1
人气:792
点赞:1813
爱文小说良田喜事:腹黑夫君美如花
了。”
皇帝道:“确实是朕欠妥当。等忙过了这阵,定好好去陪陪太后。” 太后叹了口气,一时没有说下去。 皇帝亲手给她斟茶。 太后看着皇帝,忽道:“你可还记得小时候的事?” 皇帝问:“太后所指为何?” 太后慈爱道:“你小时候,你生母不受宠,病故后留下你一人孤苦无依,倒是备受兄弟姐妹的冷待欺凌。哀家那时见你可怜,就把你抱到哀家宫里来养。” 皇帝微微有所动容。 提起当年,那时太后膝下本有一子,可是体弱多病。皇帝被抱养过去以后,与那嫡皇子相处不过数月,嫡皇子就去了。 后来太后便悉心将他当成嫡皇子来教养。 也是在后来,才有人告诉他,太后在抱养他之前,便已得知嫡皇子的身子骨回天乏术。能撑过几个月,已经算很不错了。 太后不能没有子嗣,否则她就保证不了自己将来的地位,更保证不了自己娘家的荣华。她会尽她一切所能,把他送上皇位。 有时候皇帝也在想,他有太后这样一位母亲,到底是他幸还是他的不幸。 太后缓缓又道:“你兄长身体不好,你与兄长同吃同住,哀家很是欣慰。后来你兄长不在了,哀家将你视如己出,百般呵护疼爱,谁也伤不得你辱不得你,你可还记得?” 皇帝道:“太后对朕的养育之恩,朕一直铭记于心,莫敢忘怀。” 太后感慨道:“哀家只是突然想起这些往事,想到与皇帝已经许久不曾坐下来好好说说话了。”太后眼中依稀有泪花,情真意切,又道,“母子之间,哪有什么恩怨隔阂。” 皇帝点点头,感念道:“太后说得是。” 随后,黄公公准备好了轿撵,回到门边候着。 太后见状便起了起身,道:“哀家知道皇帝国事繁忙,哀家也不能多占用皇帝时间,这便回去了。” 皇帝道:“太后保重凤体。朕改日再来看望太后。”说罢还吩咐太监送太后回去。 太后一走,旋即皇帝也出了门,登上龙撵,往大理寺去。 然,才走到半路,就有人匆匆忙忙地往大理寺那边跑来,见了皇帝,一下子跪倒在地,禀道:“启禀皇上,罪臣谢、谢鸿盛已在牢里畏罪自尽了!” 皇帝当时的脸色十分阴沉。 他原打算,就算这次只剪除谢鸿盛这一脉,他也希望在谢鸿盛临死前能再撬出点别的有用的信息。 只可惜太后来找他叙母子情叙得可真及时啊。 当夜,颜守真往大理寺和皇宫之间跑,他也没想到,一时没看好,竟让谢鸿盛给死了,于是在御前跪了半宿。 据说谢鸿盛死前留下血书一封,眼下血书已经被送到皇帝手上了。 皇帝看着血书上谢鸿盛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,脸上的表情一直讳莫如深。 朝堂上又持续风雨不宁了数日后,私盐一案终于有了定论。 谢鸿盛虽然畏罪自杀,可罪行难赦,一切还按照律法来处置。另外,此案涉及的一干重犯也被判处斩刑。
了。”
皇帝道:“确实是朕欠妥当。等忙过了这阵,定好好去陪陪太后。” 太后叹了口气,一时没有说下去。 皇帝亲手给她斟茶。 太后看着皇帝,忽道:“你可还记得小时候的事?” 皇帝问:“太后所指为何?” 太后慈爱道:“你小时候,你生母不受宠,病故后留下你一人孤苦无依,倒是备受兄弟姐妹的冷待欺凌。哀家那时见你可怜,就把你抱到哀家宫里来养。” 皇帝微微有所动容。 提起当年,那时太后膝下本有一子,可是体弱多病。皇帝被抱养过去以后,与那嫡皇子相处不过数月,嫡皇子就去了。 后来太后便悉心将他当成嫡皇子来教养。 也是在后来,才有人告诉他,太后在抱养他之前,便已得知嫡皇子的身子骨回天乏术。能撑过几个月,已经算很不错了。 太后不能没有子嗣,否则她就保证不了自己将来的地位,更保证不了自己娘家的荣华。她会尽她一切所能,把他送上皇位。 有时候皇帝也在想,他有太后这样一位母亲,到底是他幸还是他的不幸。 太后缓缓又道:“你兄长身体不好,你与兄长同吃同住,哀家很是欣慰。后来你兄长不在了,哀家将你视如己出,百般呵护疼爱,谁也伤不得你辱不得你,你可还记得?” 皇帝道:“太后对朕的养育之恩,朕一直铭记于心,莫敢忘怀。” 太后感慨道:“哀家只是突然想起这些往事,想到与皇帝已经许久不曾坐下来好好说说话了。”太后眼中依稀有泪花,情真意切,又道,“母子之间,哪有什么恩怨隔阂。” 皇帝点点头,感念道:“太后说得是。” 随后,黄公公准备好了轿撵,回到门边候着。 太后见状便起了起身,道:“哀家知道皇帝国事繁忙,哀家也不能多占用皇帝时间,这便回去了。” 皇帝道:“太后保重凤体。朕改日再来看望太后。”说罢还吩咐太监送太后回去。 太后一走,旋即皇帝也出了门,登上龙撵,往大理寺去。 然,才走到半路,就有人匆匆忙忙地往大理寺那边跑来,见了皇帝,一下子跪倒在地,禀道:“启禀皇上,罪臣谢、谢鸿盛已在牢里畏罪自尽了!” 皇帝当时的脸色十分阴沉。 他原打算,就算这次只剪除谢鸿盛这一脉,他也希望在谢鸿盛临死前能再撬出点别的有用的信息。 只可惜太后来找他叙母子情叙得可真及时啊。 当夜,颜守真往大理寺和皇宫之间跑,他也没想到,一时没看好,竟让谢鸿盛给死了,于是在御前跪了半宿。 据说谢鸿盛死前留下血书一封,眼下血书已经被送到皇帝手上了。 皇帝看着血书上谢鸿盛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,脸上的表情一直讳莫如深。 朝堂上又持续风雨不宁了数日后,私盐一案终于有了定论。 谢鸿盛虽然畏罪自杀,可罪行难赦,一切还按照律法来处置。另外,此案涉及的一干重犯也被判处斩刑。